如何加强实习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如何加强实习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显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另一边,金融危机的爆发,越来越多的企业青睐 “熟手”。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学生找工作的程序被一再提前,实习的目的从过去的专业实践转而直接指向了就业。然而实习工作也是两个字“难找”。据零点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目前能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而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吸纳75%以上从业人员的中小企业却很少对大学生开放实习机会,二级城市实习职位较少。一下子实习岗位也成了香饽饽,有些学生还打出了“倒贴钱”去实习的口号。实习难成了就业难的“前奏”。

在这种情况下。实习生在寻找实习岗位时,是否拥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成为能否被录用的关键因素。此外,从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角度讲,学生进入社会后,职业的变换、岗位的调整、多次就业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应对这一挑战,适应这一趋势?提高岗位适应能力就是切实可行的途径。"适应岗位的人才"才是真的人才。提高实习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能让在实习中的学生在岗位上表现的更加出色。发展状况更加良好。

1.加强实习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方法:

由于实习生大多人生阅历浅。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这些都使得不少实习生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无法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所以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刚性的管理和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从而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自我定位,提高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他们就业后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因此加强实习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方法包括:一是在学校要多进行实习教学。这点很重要。现代教育对学生理论上的教授多于实际操作的教学。这样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由于没有较多得到实际操作的训练。学生在实际岗位上的表现和适应性会受到实战经验不足的影响。另外可以进行专业思想和理念。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教育。还可以通过企业实践来加强实习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实习教学加强岗位适应能力:

实习教学加强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1)应培养学生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实习教学中,经典的“宽基础、高素质、有特长、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在这一目标中“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首要目标。因为,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是提高适应能力的基础,也是完成岗位任务进而成才的前提和能量贮备。然而,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习什么练什么就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实习教学是演练的统一,更要求精学精练。因此,教师必须抓住那些最基本最主要的基础知识讲和基本技能练。

(2)应让学生学活专业,突出特长:

所谓专业技术就是在特定条件下,运用科学原理和知识,解决特定问题,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方法、途径和技巧,它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实习教学中,我们既不可能让学生掌一个专业的全部知识,也不可能让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今后实际工作中全部照套照搬,要把专业知识和技术当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技能,不必面面俱到,只需精选其典型进行学习、分析、剖析,掌握其原理、规则和规律,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也就有了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所以“活”是实习教学的核心。在实习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典型指导、分析、结,让学生活学活用,掌握本专业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发掘学生的潜力,适应岗位变化的需要。此外,教师要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结合各自的身心发展特点,发现和培养学生的

特长。宽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然而突出的特长却可以成为学生的一个亮点、一张

推介名片。我们说培养品牌学生,更大意义上是说培养具有鲜明特长的学生。因为,一方面学生特长的发现、培养和形成的过程是教师因材施教的过程,这一过程有利干教师掌握特定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规律,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特长的形成是学生将自身学习兴趣、专业知识、技能储备以及个人实践能力、发展能力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的产物。学生特长越突出越能显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其岗位适应能力也就越强。

(3)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现代教育,不仅关心学生“学到什么”,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未来的文肓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谓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掌握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就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益。就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专业技能的形成是多种知识技术综合运用反复强化的结果,方法的学习与掌握尤为重要。在实习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三类方法训练。一是如何不断扩充、吸收前人与旁人知识的方法,即借鉴创新的方法;二是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即应用创新的方法,三是掌握规律,触类旁通,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即自主创新的方法。上述三类方法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有机体。教师在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强化。只有不断向学生传授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索、如何创造,才能让学生适应终身教育的大趋势,应对各种新岗位的挑战。

3.其它的方法:

   (1)专业思想和专业理念教育:

专业思想是一个人在某一领域或者行业有所成就的思想基础。是职业认同和工作好感的感情基础。是爱岗敬业的思想源泉。专业理念对于工作实践具有纲领性、原则性指导意义,是做好某一项工作的理论保障。专业思想和专业理念教育主要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培养高职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二是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场、商场人际交往和为人处世遵循的基本准则.包括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组织之间和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一些道德规范。三是技术实践和业务动手能力教育。这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核心素质。是岗位适应能力的基础。业务能力的高低、动手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能否胜任工作。而人与现实业务的磨合期长短对于毕业生在岗位上的存在和发展至关重要。

   (2)了解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其精髓在于“质量第一”“信誉为本”“顾客至上”,并把它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这种管理要求人们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结果.就是能促进高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业管理文化,完成对职业的认识.在企业实践中树立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通过企业实践,学生可以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切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清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起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力。

   4.针对性原则:

上述的一些加强实习生岗位适应能力的方法。还要有针对性原则。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就业岗位有不同的适应要求。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适应特点。开展加强适岗位应能力的教育和方法要有针对性。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区。不同思想特点的学生和能力素质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因教施材。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升级不断推进,对实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势必更加凸显,因此加强实习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为重要。它对于促进学生就业。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毕业生以及服务社会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