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高庄街道吸引本土青年人才回乡创业
齐鲁人才 . 2019-12-24发布

“目前这些姜长势很好,再过一个月个头能比现在大上一倍,到时候就可以出土了。”12月16日,在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东汶南村山东姜尚食品有限公司的大棚里,经理毕学堂正在查看生姜生长情况。

东汶南村素来有种植生姜的美誉,被誉为“江北生姜第一村”。但到了本世纪初,却渐渐没落,没有之前那么有名,有的村民甚至开始放弃种植。直到2014年,这一品牌才被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的亓新华“激活”。

为让“江北生姜第一村”的牌子再次打响,亓新华可没少动脑筋。“凭我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没技术,更缺乏的是人才的支撑,没法把产业做大做强。”亓新华说。产业振兴关键在人才。于是他找到了同村在外创业的毕学堂,但是怎样才能让这个拥有高学历、在外小有成就的人才回村反哺呢?

亓新华怀着忐忑的心情找到了毕学堂。“我以为亓书记找我是为了共商发财之道呢,没想到,讲得全是怎么让老百姓脱贫,谈人生的规划。”自2016年,亓新华多次登门拜访,其用心之诚、其用意之深,令毕学堂震动、感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毕学堂下了决心,回村发展!

依托村里的生姜老品种,他们聘请专家反复试验,首创了地暖式大棚,一年四季都产鲜姜。种植期间用绿色肥料,采取水肥一体化的微滴灌模式。之后又与山东农业大学等联合研制出了蔬菜生姜。随着品质产量的提升,如何销售成了面临的新问题。

毕学堂在此之前一直从事电商行业,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电商经营技巧。利用这一优势,他开始通过电商销售各类生姜产品和其他80余种果蔬,从最初的一天几百单发展到一天几千单,今年“双11”卖了1万多单。“我们还自创了姜票提货系统,提前进行预售,实现了订单农业。”毕学堂说。

毕学堂是回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后来又带回来了几名大学生,通过人才的回流,更好地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公司从最 开始的几个人开始,到现在的十多人,大家在亓新华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渐渐凝聚在了一起。

通过几年的发展,公司产品从最低端开始向高端发展,现在开始生产姜茶等生姜系列产品,形成了“村党支部+农科院专家+大学生创业+新型职业农民”的新型发展模式。“我们将继续发挥人才优势,强化人才兴业理念,建立优秀企业文化,把企业做大做强。”亓新华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高庄街道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的理念,最大程度鼓励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集聚了一批乡村人才建功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通过打通本土青年人才回引渠道,利用公开选聘优秀青年,严格选聘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志愿扎根基层、了解农村情况、作风扎实、吃苦耐劳的人才回村创业。

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离不开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支撑。高庄街道激励人才走出去学习,也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返乡的人才落地后,又不断反哺村里。村办企业、驻地企业的发展在人才助力下发展迅速,更解决了不少村民的就业难题。可以说奖励政策和不断优化的创业环境,让高庄街道的乡村人才振兴道路有了可持续性的良性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制定各种完善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多渠道吸引人才,为施行乡村振兴战略输入新鲜血液。”高庄街道党委委员刘祖霞说。


推荐阅读